在前兩篇文章介紹了如何選擇彎管方式和彎管能力,從本篇開始,我們介紹一下和彎管質量有關的內容。和彎管質量相關的因素非常多,因此說著說著容易沿著某個點延伸下去導致有跑題的感覺。我們盡量往不跑題的路子來寫,但求知識點傳達到即可。如有跑題現象,我們盡量快點拐回來。
我們首先看一下管件尺寸精度問題。這體現在兩彎之間的距離公差以及每個彎的角度公差。
由于彎管的過程是個材料塑性變形的過程,因此一定是遵從變形過程的基本規律的。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著名的應力-應變曲線。這個表示了變形過程都是先出現彈性變形然后再出現塑性變形。而真實的變形結果是彈性變形回復之后的實際塑性變形。
應力-應變曲線
相應的,管件變形過程我們有下面的示意圖。
管件的彈性變形區和塑性變形區示意圖
當彎管機按程序設定角度彎曲到位之后,夾緊模打開,管件從彎曲模中脫開回到自然狀態,此時彈性變形會恢復,導致最終的角度和程序設定角度有個偏差。
這時,我們就會提起一個彎管機編程中經常出現的詞了——反彈補償。
就是說,為了得到我們需要的彎管角度,需要在編程時加上反彈補償。即編程角度=目標角度+反彈補償。
那么難道彎管機的操作者編程的時候就需要手動添加反彈補償了嗎?那豈不是太麻煩了?
作為高端彎管機廠家,我們當然不能讓操作者那么麻煩。
對于常規材料,我們的材料庫內保存有其特性曲線,操作者只需導入彎管尺寸數據即可直接生成考慮了反彈補償的彎管程序。
對于材料庫內沒有的材料,我們提供模板,可以自己生成特性曲線。即按要求彎三個角度,測量模板要求的數據之后輸入到模板之中,即可生成特性曲線。操作者編程時調用此材料即可。
由此,彎管的角度問題得到了解決。
那么兩彎之間的距離問題呢?從管件變形區示意圖中其實還有一個隱形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發現,即變形之后實際管件的長度增加了。因此在計算下料長度是必須考慮到管件彎曲時的延伸,管件兩個彎之間的中心距也要考慮彎曲時的延伸。這個延伸數據其實也是通過特性曲線來在編程時自動實現的。由此,兩彎之間的距離也得到了控制。
關于彎管件的尺寸精度,還有兩個指標,即每個彎的半徑和兩彎之間的轉角。其中每個彎的半徑是由模具尺寸保證的,兩彎之間的轉角和變形沒有關系。
因此,彎管件的尺寸保證,主要看編程軟件所用性能曲線和計算邏輯是否準確表述彎管時材料的變形。
每一個成熟的彎管機制造廠家所用編程軟件都是自己開發的,性能曲線和計算邏輯都是根據數據積累和自身對工藝的理解進行了相對的優化。Herber公司作為生產數控彎管機歷史最長的廠家之一,編程軟件一直是其表現突出的支柱。
最后,有一點必須要提醒大家,即國內材料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即使是常用牌號,也盡量根據實測結果建立對應的材料性能曲線而不要直接調用材料庫中的標準材料。
來源:鈑金加工與焊接噴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