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的全自動切管機主要適用于各種金屬材料的高精度切割。 可廣泛應用于家具、五金、運動器材、醫療器械、電子、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童車、空調管道等零部件。 工業、裝飾等行業。
背景技術:
傳統切管機的加工方式有鋸、磨床、鋸片等,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涉及的工序非常復雜,涉及開模、大件裝夾、鋸切、數控加工、手工等。去毛刺。 為了保證這一系列工序的連續性,工廠不得不招募更多的工人,購買更多的設備,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特別是對于多類型、大批量的企業,但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采用傳統加工方法生產的工件不僅精度低、毛刺大,而且誤差率高,成品切口不均勻,不同程度的黑邊,切割面不干凈,一致性差,質量參差不齊。 傳統的加工方法已經不夠了。 靈活,面對復雜的圖形,只能拒絕少量多樣的指令。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傳統切管機無法實現高效率和高可控性的上述缺陷,本發明在該領域積累了多年的經驗,經過反復研究和論證,最終開發出了全自動切管機。本發明的切管機。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全自動切管機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無人操作,顛覆傳統切管機的發展。 該切管機實現自動連續送料和自動識別送料材料。 尾部一起切斷,切口無毛刺、不變形。 采用自動機械定位,確保長度準確。 自動計數和停機提醒,可以一個人同時操作多臺機器,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成本和安全,保證批量生產。 實現“無人化”生產的高效全自動切管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全自動切管機的主要特征是:機身,機身上安裝有氣缸,機身上安裝有電機,刷子上安裝有刷子。電機,電機上安裝有電刷。 切刀主梁安裝在機身內。 切刀主梁上裝有切刀。 機身一端裝有送料裝置。 送料裝置設有傳動鏈條、送料輥、卡盤、導向條。 送料裝置兩端安裝有傳動鏈條,送料滾輪上安裝有卡盤,送料滾輪安裝在傳動鏈上,送料裝置入口處安裝有導桿,所以另一端機身上設有卸料裝置,卸料裝置上設有卸料底座。 有二十把切割刀、兩個送料輥和兩個卡盤。 ,電機為伺服電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全自動切管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自動切管機能夠自動夾料、送料、送料、尺寸設定、定數停機和工作測量,等。本機主電路采用PLC可編程控制器工作。 自動送料、夾緊、切割系統,送料準確快速,每分鐘可切割10-50次,計數器可設定切割次數,切割完成后自動停止,無需人工操作,更高的機電一體化,可以讓一個人操作多臺機器,減少員工數量。 總計數器可以記錄一天的工作量。 總壓力、前、后、壓力均可逐級調節,保證工件不被夾傷、不變形。 采用伺服切管機,切管長度精度保證在正負0.05mm以內,切口光亮無毛刺,整個工作過程完成。
本發明全自動切管機的主要特點:
1、縱向進退數控切削方式,進給平穩,刀具壽命長,價格低廉。
2、精心設計的供料系統,自動按順序供料。
3、防滑設計,不損傷管件表面,送料精度高。
4、獨特的夾緊裝置,夾緊力強,解決了管件非標毛刺難以通過的問題。
5、采用單片機集成電路控制,性能穩定,操作簡單。
6、利用切削液循環冷卻刀具,確保刀具更加耐用。
7.集中按鈕控制,操作簡單方便。
8、系統設有計數器,方便統計每日產量。
9、無料自動停機。
10、新增鋼管穩定機構,使管子轉動更加平穩、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這種新型全自動切管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這種新型全自動切管機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本體2、氣缸3、電機5、送料裝置6、傳動鏈條7、送料輥8、卡盤9、導桿。
詳細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實施更加容易理解,下面通過具體例子對本發明的實施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全自動切管機的主要特點是: 機身1上設有氣缸2。 機身1上設有電機3。 電機3上設有電刷4。切刀安裝在機身內。 切割機主梁安裝在機身1內,橫梁上安裝有切割機,機身1一端安裝有送料裝置5。送料裝置5上設有傳動鏈6、送料裝置5。滾輪7、卡盤8、導桿9。 傳動鏈條6安裝在送料裝置5的兩端,卡盤8安裝在送料滾輪7上,送料滾輪7安裝在傳動鏈條6上,進料裝置的入口處安裝有導桿9,機身1的另一端設有出料裝置,出料裝置上設有出料底座。 有二十把切割刀、兩個送料輥7和卡盤。 8為兩個,電機3為伺服電機。
技術特點: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全自動切管機的主要特點是:機身,機身上安裝有氣缸,機身上安裝有電機,電機上安裝有刷子,安裝有刀具主體在機身中。 橫梁、刀具主梁上裝有刀具,機身一端裝有送料裝置。 送料裝置設有傳動鏈、送料輥、卡盤、導桿。 傳動鏈條在送料裝置兩端裝有卡盤(安裝在送料輥上,送料輥安裝在傳動鏈上,導向條安裝在送料裝置的入口處,另一側安裝有導向條)機身一端裝有放料裝置,放料裝置上裝有放料底座,至少有二十把切刀,兩個送料輥,兩個卡盤,電機為伺服電機。本發明的全自動切管機具有: 1、走刀縱向進退數控切割方式,進刀穩定,刀具壽命長,價格低廉。
技術研發人員:曾偉峰
受保護技術使用者:曾偉峰
技術研發日:2017.06.16
技術公告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