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切管設備領域,特指一種全自動切管機。
背景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科技創新、自主創新”成為國內產業發展的主流。 我國工業正逐步向集約化、節能減排、低碳方向發展。 切管機作為切管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 目前,傳統的管材切割方法主要依靠機床或砂輪切割機,采用人工送料,用平尺確定管件的切割長度。 手動送料時,操作員用眼睛目測長度。 由于視角不同,測定的誤差至少在0.30mm左右,無法滿足生產的高精度要求。 而且切口的直線度較低,大多需要二次加工才能滿足使用要求。 該工作一般需要兩名工人配合才能完成。 而且傳統切割工藝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安全系數低。 直接從市場上購買的管子,外表已經生銹,一般不能直接切割使用。 切割后,需要進行除銹和去毛刺。 這些加工技術很難在一臺機器上完成。 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技術人員不斷探索和研究,希望開發出性能優越的全自動切管機,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 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在實際使用中。 還有一些技術挑戰尚未克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全自動切管機。 該功能可同時實現車外圓、雙頭倒角,并自動測量切管長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加工精度高,成品率高,原材料利用率高。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切管機,包括液壓控制部分、氣動控制部分和PLC控制部分。 車架底座上裝有主軸箱、切削刀架部分和車外圓刀架部分,主軸箱內有一對軸承座。 主軸靜配合在與一對軸承座配合的軸承II的中心孔中。 軸承二分為前軸承和后軸承。 前軸承設有前軸承壓板,后軸承設有后軸承壓板,主軸上固定有從動輪,從動輪用皮帶與電機主動輪連接。 油泵總成和電機安裝在車架座內,主軸內孔采用動態配合。 有一個卡盤緊固管。 卡盤緊縮管左側階梯軸上裝有夾緊連接套。 夾緊連接套的右側有凹凸齒,與主軸的齒槽相配合。 夾緊連接套的外周有夾緊油缸,卡盤緊縮管內孔可移動,帶有送料卡盤,推動管子。 送料卡盤推管左端外周靜配合于裝有推管軸承座的軸承I的軸承孔內。 推管軸承座左端有一個端口,并有一個緊蓋。 送料卡盤左接頭與送料卡盤推管右孔連接。 送料卡盤右側有一個外卡盤。 外卡盤右部錐度與主軸內壁一致。 錐度部分配合,推管軸承座底部固定在送料小車上,送料小車座固定在機架底座上,送料油缸活塞桿一端與送料小車連接,送料缸的缸體相對于送料小車底座固定; 小車外圓部分位于主軸箱右側。 刀架座I為汽車外圓刀架座。 刀架座I設有小車外圓刀座。 車外圓刀座上裝有車刀。 油缸一的活塞桿一端通過蓋板與橫向移動托架連接。 蓋板上設有調節手柄I; 切削部分位于主軸箱右側,與小車外圓部分相對安裝。 刀架II是切削刀架。 刀架座二上設有切刀座,切刀座上安裝有切刀,切刀上設有壓刀塊。 進給油缸II的活塞桿一端連接有縱向移動小車,縱向移動小車位于滑軌上,進給油缸II上設有調節手柄II,縱向移動小車位于滑軌上。設有一組由兩個傳感器組成的行程開關。 感應支架位于縱向移動小車上,感應支架上設有傳感器; 倒角部分通過倒角氣缸固定板設置在主軸箱上。 倒角氣缸和氣缸活塞導向塊安裝在倒角氣缸固定板上。 氣缸活塞導塊下端裝有倒角刀架,倒角刀架上裝有刀片。 。
外卡盤頭部均勻開有6-8個軸向凹槽,頭部內壁設有凸臺,頭部外周設置為圓錐體,頭部端面設有倒角,彈性壁的厚度在2.5-3mm之間。 夾緊連接套左端下方的卡盤漲緊管上設計有平行漲緊套,平行漲緊套左端下方的送料卡盤推管上固定有卡盤推管套。 進給卡盤的左頭通過螺紋與卡盤緊緊管連接,進給卡盤的右端是彈性的,與主軸錐面彈性接觸。 橫向移動滑架在滑動方向設置的頭軸中配備有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原理是:一種將氣動原理、液壓原理和PLC控制原理相結合而設計的全自動切管機。 可切割外圓、雙頭倒角、自動測量切管定長。 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根據工件管外徑選擇送料卡盤。 送料卡盤具有彈性夾緊力,可彈性夾緊工件并隨送料卡盤推動管材一起移動。 送料卡盤頭部有通孔。 內徑與待加工工件管材外徑相匹配,始終處于彈性夾緊狀態。 送料卡盤的卡盤孔在工件外圓上滑動,使送料卡盤與送料卡盤一起推動管子實現位移。 調整傳感器在機架底座上的預定位置,同時調整微調螺桿頂部與送料小車的距離,以確定送料氣缸的行程和送料長度。 當調節好傳感器后,送料缸工作,送料缸的推力帶動送料卡盤,通過推管軸承座將管子、送料卡盤及工件向前推。
當工件右側被送料卡盤夾緊并推至外卡盤時,刀架II上的傳感器感應到工件已到達預定位置時,夾緊氣缸開始工作,夾緊氣缸拉動用于擰緊管子的卡盤。 向后移動帶動外卡盤,外卡盤右側的錐度與主軸內壁的錐度相配合,產生徑向力,使外卡盤夾緊工件。 此時,刀架座I上的進給氣缸I開始工作,刀架上用于車削外圓的車刀車削外圓。 當小車外圓到達設定位置時,進給油缸Ⅰ后退。 與此同時,刀架II上的縱向移動裝置開始工作,對工件進行切削。 當到達一定位置時,按照預先設計的程序,倒角氣缸開始工作,氣缸活塞導向塊向下運動,倒角刀架上刀片對工件切口兩側的外角進行倒角。工件在1-2秒內移動,然后活塞返回,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外角倒角后,倒角氣缸返回到位,對工件進行切削。 整個過程由PLC控制。 送料裝置的送料氣缸退回到原來的位置。 送料油缸同時帶動送料卡盤推動管子,同時驅動送料卡盤后退夾緊油缸。 同時返回位置,送料缸開始下一個周期的工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機可加工汽車外圓,并可對切口進行倒角,實現切口無毛刺,節省下一道工序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送料卡盤,磨合頭軸內部的感應與頭部牽引力共同作用,牽引待切削工件,最大限度縮短剩余尾段; 該機實現不停機自動送料,節省人力、物力。 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可一人監管。 多臺機床,省時省力; 本機采用PLC控制,可以方便地改變加工工藝參數。 穩定性好、可靠性高、加工精度高。
圖1是全自動切管機的主視圖; 圖2是切管機結構示意圖。 圖中I口平行緊緊套、2軸承1、3推管軸承座、4卡盤推管套、5送料卡盤推管、6平行緊套、7夾緊連接套、8夾緊氣缸、9主軸箱、 10從動輪、11后軸承壓板、12卡盤緊緊管、13主軸、14送料卡盤、15外卡盤、16前軸承壓板、17倒角氣缸固定板、18倒角氣缸、19氣缸活塞導向塊、20倒角刀架、21工件、22車削圓柱刀架、23橫向移動拖板、24蓋板、25調節手柄1、26進給油缸1、27刀架座1、28刀架座11、29軸承11、30皮帶、 31送料氣缸,32送料小車,33壓刀座,34切刀架,35傳感器,36感應支架,37送料氣缸11,38調節手柄11,39縱向移動小車,40滑軌,41機架底座。
詳細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全自動切管機,包括液壓控制部分、氣動控制部分和PLC控制部分。 機架底座41上裝有主軸箱9和切刀。 車架部分和外圓刀架部分在主軸箱9內設有一對軸承座。主軸13靜配合在與該對軸承座相配合的軸承1129的中心孔中。 軸承1129分為前軸承和后軸承。 前軸承設有前端軸承壓板,后軸承設有后端軸承壓板。 主軸13上固定有從動輪10,從動輪10通過皮帶30與電機的主動輪連接。機架底座41內安裝有油泵。 部件、電機、卡盤緊緊管12可在主軸13的內孔內活動。夾頭緊定管12左周邊階梯軸上設有夾緊連接套7,夾緊連接件右側設有夾緊連接套7。套筒7,凹凸齒與主軸13的齒槽相配合,夾緊連接套筒7的外周設有夾緊油缸8,卡盤緊緊管12內孔可與進給卡盤活動。推管5。送料夾頭推管5左端外周靜配合于推管軸承座3軸承12的軸承孔內。推管軸承座3左端設有進給卡盤14的左接頭與進給卡盤的推管5連接。 右孔中,進給卡盤14右側設有外卡盤15。外卡盤15右側部分的錐度與主軸內壁的錐度部分相匹配。 推管軸承座3的底部固定在送料小車32上,小車底座固定在機架底座41上,送料氣缸31的活塞桿一端與送料小車32連接,氣缸送料氣缸32的本體相對于送料小車座固定。 車外圓部分位于主軸箱9的右側。刀架座127為車外圓車削刀架座。 刀架座127設有車外圓車刀座。 外圓刀座22上裝有車刀。 送料缸126的活塞桿一端通過蓋板24與水平軸連接,連接移動小車23,蓋板24上設有調節手柄125; 切削部分位于主軸箱右側,與小車外圓部分相對安裝。 刀架座1128為切削刀架座,刀架座1128上設有切削刀架座。 刀座34上裝有切刀。 切刀上設有壓刀塊33。進給氣缸1137的活塞桿一端連接有縱向移動小車39。縱向移動小車39位于滑軌40上。進給氣缸1137設有調節手柄1138,縱向移動小車39上設有一組由兩個傳感器組成的行程開關,感應支架36位于縱向移動小車39上,感應支架36上設有傳感器35 ; 倒角部分通過倒角氣缸固定板17安裝在主軸箱9上。倒角氣缸固定板17上安裝有倒角氣缸18和氣缸活塞導向塊19。氣缸活塞導向塊19的下端為配有倒角刀架。 20.倒角刀架20配備有刀片。
外卡盤15的頭部均勻設有6-8個軸向凹槽,頭部內壁設有凸臺,頭部外周設置為圓錐體,頭部端面設有倒角、彈性壁厚在2.5-3mm之間。 夾緊連接套7左端下方的夾頭緊縮管12上設計有平行緊縮套6,平行緊縮套6左端下方的送料夾頭推管5上固定有夾頭推管套4送料卡盤14的左端通過螺紋與卡盤緊固管12連接。 進給卡盤14的右端具有彈性,與主軸13的錐面彈性接觸。 橫向移動滑架23在沿滑動方向設置的頭軸中配備有傳感器。 全自動切管機,結合氣動原理、液壓原理和PLC控制原理設計而成。 可切割外圓、雙頭倒角,并自動測量所切管的長度。 其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根據工件21管子的外徑選擇送料卡盤14。 送料卡盤14具有彈性夾緊力,可彈性夾持工件21并隨送料卡盤推動管件5一起移動。頭部14的頭部通孔內徑與工件管件的外徑相匹配。 21待加工,始終處于彈性夾緊狀態。 進給卡盤14的卡盤孔在工件21的外圓上滑動,使進給卡盤14與進給卡盤接觸,將管子5推到一起,實現位移。 調整架座41上傳感器35的預定位置,同時調整微調螺桿頂部與送料小車32之間的距離,以確定送料氣缸31的行程,從而確定送料長度。 當調節傳感器35時,送料氣缸31工作,送料氣缸31的推力通過推管軸承座3帶動送料卡盤推管5、送料卡盤14和工件21向前移動。
當工件21的右側被進給卡盤14夾緊并推至外卡盤15時,刀架座1128上的傳感器35感應到工件21已到達預定位置時,夾緊氣缸8開始工作。工作。 8、拉動卡盤拉緊管12向后移動,帶動外卡盤15。外卡盤15右側部分的錐度與主軸內壁的錐度部分配合,產生徑向力,使外卡盤15旋轉。卡盤15夾緊工件21。此時,刀架127上的進給氣缸126開始工作,刀架22上的車刀進行車削。 當外圓到達設定位置時,進給氣缸126后退。 與此同時,刀架座1128上的縱向移動裝置39開始工作,對工件進行切削。 當到達一定位置時,按照預先設計的程序,倒角氣缸18開始工作,氣缸活塞導向塊19向下運動,倒角氣缸18開始工作。 安裝在拐角刀架20上的刀片在1-2秒內對工件21切口兩側的外角進行倒角,然后活塞返回,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外角倒角完成后,倒角氣缸20返回原位,對工件21進行切削。 整個過程由PLC控制。 送料裝置的送料氣缸31退回到原來的位置。 送料氣缸31還驅動送料卡盤推動管體5和送料卡盤。 14向后移動,夾緊氣缸8同時返回,送料氣缸31開始下一個周期的工作。
1.全自動切管機,包括液壓控制部分、氣動控制部分、PLC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機架底座上裝有主軸箱、切削刀架部分和外圓刀架主軸箱內有一對軸承座,主軸靜裝在該對軸承座所配合的軸承II的中心孔內。 軸承二分為前軸承和后軸承。 前軸承裝有前軸承壓板,后軸承裝有前軸承壓板。 后端有軸承壓板,主軸上固定有從動輪。 從動輪通過皮帶與電機主動輪連接。 油泵總成和電機安裝在車架座內。 主軸內孔內有卡盤緊緊管。 頭緊管外圓周左側的階梯軸上有一個夾緊連接套。 夾緊連接套的右側有凹凸齒,與主軸的齒槽相配合。 夾緊連接套的外圓周上有一個夾緊油缸。 頭部緊固管的內孔可通過進給卡盤移動以推動管子。 送料卡盤推管左端外周靜配合于推管軸承座軸承I的軸承孔內。 推管軸承座左端有端口和緊帽。 送料卡盤左接頭與送料卡盤推管右孔連接。 送料卡盤右側有一個外卡盤。 外卡盤右側部分的錐度與主軸內壁的錐度部分相匹配。 推管軸承座的底部固定在送料小車上,送料小車座固定在機架底座上,送料氣缸的活塞桿一端與送料小車連接,送料氣缸相對送料小車座固定; 車外圓部分 刀架座Ⅰ位于主軸箱右側,為帶外圓的車削刀架座。 刀架座I設有帶外圓刀座的車刀架。 車刀安裝在外圓刀座上。 送料缸I的活塞桿一端穿過蓋板與橫向移動小車連接,蓋板上裝有調節手柄I; 切削部分位于主軸箱右側,與小車外圓部分相對安裝,刀架II為切削刀座,有一個切削刀座,一把切削刀為安裝在切刀座上,切刀上設有壓刀塊。 送料缸II的活塞桿一端連接有縱向移動小車,縱向移動小車位于滑軌上。 送料缸II上設有調節手柄II,縱向移動的小車上設有一組由兩個傳感器組成的行程開關。 感應支架位于縱向移動的小車上,感應支架上裝有傳感器; 倒角部分穿過倒角氣缸。 固定板安裝在主軸箱上,倒角氣缸固定板上安裝有倒角氣缸和氣缸活塞導向塊。 氣缸活塞導塊下端裝有倒角刀架,倒角刀架上裝有刀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切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盤頭部均勻設有6-8個軸向凹槽,頭部內壁設有凸臺。 頭部的外周設計為圓錐體,頭部的端面在外周上設有倒角,彈性壁的厚度在2.5-3m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切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連接套左端下方的卡盤緊縮管上設計有平行緊縮套,所述平行緊縮套位于所述夾緊連接套左端下方。夾緊套筒。 送料卡盤推管固定有卡盤推管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切管機,其特征在于:送料卡盤的左頭與卡盤緊縮管通過螺紋連接,送料卡盤的右端為彈性連接件。卡盤收緊管。 主軸錐面產生彈性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切管機,其特征在于:橫向移動小車在滑動方向設置的機頭軸上設有傳感器。
專利摘要:全自動切管機,涉及切管設備領域。 機架底座上裝有主軸箱、切削刀架部分和外圓刀架部分。 主軸箱內裝有一對軸承座,主軸成對靜配合。 在軸承座所配的軸承II的中心孔中,車外圓部分和切削部分位于主軸箱的右側。 送料卡盤左接頭與送料卡盤推管右孔連接。 進給卡盤右側 側面有一個外卡盤,外卡盤右側部分的錐度與主軸內壁的錐度部分相匹配。 推管軸承座的底部固定在送料小車上,送料小車座固定在機架底座上。 該機是結合氣動原理、液壓原理和PLC控制原理而設計的。 可加工外圓、雙頭倒角、自動測量切管長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加工精度高,產量高,原材料利用率高。
文件編號 B23B15/00GK203061886SQ20132007435
公布日期 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 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 2013年1月30日
發明人王新華申請人: